欢迎访问农业策划服务网!

搜索

兽药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策划知识

200名广州地区大学生策划公益项目关注

时间:2017-08-02 来源:  作者:

  近日,由共青团海珠区委员会指导,海珠区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和棒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暨南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等13所高校的学生社团联合承办的2017年“Banggood”公益项目征集活动决赛暨高校公益文化节闭幕式在海珠区合生广场举行,从100多份征集作品中脱颖而出的20个优秀公益项目经过层层闯关和现场展示评审,200多名广州地区大学生共同角逐最终的优秀公益项目一、二、三等奖,争夺由爱心企业棒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资助的共10万元落地执行经费,通过公益和志愿服务倡导市民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广州地区13所高校大学生提交103个公益项目和超1000份公益“微创意”作品

  据介绍,2017年海珠区首届“Banggood”高校公益文化节分为公益项目征集和“微创意”征集两部分,其中公益项目征集范围为社会治理类、助残帮困类、环保公益类,参与高校的学生可以个人或组队形式撰写策划书参与比赛;优秀“微创意”征集则面向参与高校的学生征集“最in公益口号”、“最touch公益标语”、“最美公益照片”。本次活动从4月中旬开始面向广州地区各大高校师生进行宣传征集,共收到103份参赛的公益项目方案和超过1000份的公益“微创意”作品。“本次征集到的公益项目作品的关注面非常广,既有关注独居长者、残疾人、麻风病康复村老人等传统公益服务的项目,也有关注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老龄化、城市健康生活等问题的公益项目。而我们收集到的公益口号和标语则包括呼吁爱护身边环境、拒绝二手烟、关注留守儿童、爱护流浪动物等涉及市民日常生活多个方面的话题。”海珠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会员服务部专员肖菊说。

  多方资源合力助推高校公益文化,专业导师一对一督导公益项目落地执行

  “本次高校公益文化节我们联合了公益组织、专家和13所高校的学生社团等多方资源共同开展,希望可以借助不同的社会力量共同推动高校校园的公益文化,高校学生对社会公益资源的渴求和我们爱心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是推动本次活动的最佳切合点。”活动资助方棒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主管丘咏诗说,“我们作为一家新兴的跨境电商企业希望可以更多的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所以不仅全程赞助了本次活动的开展,还为优秀的参赛项目提供落地经费的支持,希望可以以这样的方式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公益服务,从身边点点滴滴的事情关注社会发展和民生情况,将来更好的服务和回馈社会。”

  据介绍,本次活动还对征集的公益项目进行多轮的评比和筛选,在公益项目决赛现场,主办方邀请了华夏之声资深公益媒体人、满天星、蓝信封等知名公益机构负责人、高校资深教师作为大赛评委,现场为公益项目的开展进行督导工作。海珠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会员服务部副主任冯伟炼介绍道:“青年学生是引领社会潮流的主要力量,他们关注的领域更多的是我们城乡发展过程中日益突显的一些问题,而大学生能够利用自身学习的专业知识开展公益服务是对公益事业的一大推动,传统的公益观念更多停留在简单的捐钱、捐物的概念上,我们更倡导的是大家能发挥自身所长践行公益、关注社会发展。所以对于获奖项目我们协会还会提供为期一年的资深导师一对一督导服务,确保这些公益项目的落地执行并取得成效。”

  参赛作品重点关注新型公益服务领域,鼓励大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关注社会发展

  据介绍,本次征集到的优秀公益项目的服务范围重点关注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文明宣传、公益服务领域。高校大学生更多的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兴趣特长开展公益服务。“三年来,我们走过广东、湖南和四川,一共为1688名贫苦老人拍摄并免费赠送了1853张照片。我们团队的公益项目是通过帮助镜头为农村的空巢老人记录他们的笑容和美丽的瞬间,并陪伴聆听他们的分享。我们觉得陪伴才是老人家最大的幸福,我记得去年在四川的大竹县服务的时候,一对当地的夫妻,他们因为儿女长年外出打工,所以平常都是夫妻两人孤独的守在大山的村庄里面,当我们志愿者为他们拍下生平第一张照片交给他们的时候,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老人家脸上露出的幸福笑容,他们紧握我的手连声谢谢,还千叮万嘱要多来看他们,我觉得老人家最需要就是陪伴,陪伴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我们团队里面的小伙伴都是爱好摄影或者是爱好公益的小伙伴,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我们微薄但持之以恒的努力,以我们的方式去关心关怀老人,把我们在活动中记录下来的老人最真实的一面,为公众打开一扇了解乡村老人的“窗”,进而影响更多的人关注社会老龄化的问题。”本次大赛获奖队伍暨南大学映像志愿服务队的吴欣同学介绍。

  而另外一支获奖队伍“一人以故事”公益项目的负责人刘思燕同学则向记者介绍:“我们的公益项目是通过挖掘广州市内优秀志愿者或者环卫工人的先进事迹,用镜头记录他们默默奉献的点滴然后制作成宣传短片,并通过微信、微博、自媒体的形式向社会传播正能量,我们曾经做过一期花城广场志愿驿站的一对志愿者夫妇的故事,他们都是退休工人了,但是总是希望可以继续为自己生活的城市贡献一点力量,于是他们夫妻一起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不管寒来暑往,他们都默默的坚守在志愿者的岗位上,他们说志愿服务很不起眼,但他们觉得这座城市需要他们的存在。所以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社会大众了解这些默默的为这座城市贡献的人群,希望大家能共同努力建设我们美丽的羊城。”

  “我们发现高校学生们都很擅长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开展公益项目,这不仅仅有利于公益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大学生参与公益服务的热情,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所以我们鼓励学生可以更多的利用专业知识组织策划或参加更多形式的、有趣的、好玩的公益服务。”肖菊说介绍道。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本网概括 网站地图